前海蛇口自贸片区18项突破性改革创新案例入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日前,“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制度创新最佳案例”出炉,30个案例涵盖了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开放创新三大领域。从省自贸办获悉,在全部入选案例中,前海蛇口片区有18项入选、南沙片区有17项入选(包括三个片区共有案例)。前海蛇口片区的高质量案例充分彰显了前海“制度创新策源地”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在引领广东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设立三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逐步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深度融合、有效满足企业需求的规则和标准体系,形成了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7大板块为核心的改革创新“前海模式”。截至目前,片区累计推出358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3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62项,在全市复制推广79项,片区初步形成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和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前海的天然基因。前海始终注重发挥自贸片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叠加优势,全面推动创新格局成型,引领自贸片区向千亿能级持续跃升。片区注册企业从5215家增长至2017年底的16.49万家,占广东自贸区累计新设企业78.5%。2017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2030亿元,同比增长43.4%,比2015年翻了一番;完成税收344.98亿元,同比增长28.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8亿元,增长10.8%;实际利用外资44.48亿美元,占广东自贸区73.6%。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2%,税收收入增长3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 %。前海蛇口片区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凸显。
前海入选案例介绍
1.企业专属网页政务服务新模式
做法:为每家企业配备一个定制版专属网页,提供企业网上政务服务唯一入口,依托政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化、个性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
成效:截至2018年3月31日,已为广东自贸区内近30万家企业开通企业专属网页,并在全省13个地市推广使用。
2.社会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审批改革新模式
做法:通过施工许可分阶段发放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以搭建跨部门一站式审批平台大幅压缩获得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限。
成效: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与政府对接部门由20多个缩减至1个,施工许可办理手续个数从35个缩减为16个,缩减比例超过50%;政府审批时间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13天,缩短超过50%;投资方110天便能开展地下基础施工,压缩超过30%;审批类费用降幅超过20%。
3.全国首创跨境缴税
做法:全国首创“跨境电子支票缴税”、V-Tax远程可视自助办税系统等,为港澳纳税人提供导航式智能流程指引和税务人员远程服务,实现跨境办理涉地方税费业务。
成效:港澳和异地纳税人实现涉税业务办理“零跑动”、跨境办税“同城同质”,以及能随时随地查询和打印税收票证。
4.电力供应体制改革新模式
做法:发布全新《供用电营业规则》,推行低压供电模式、全面实施预购用电等电力供应机制创新,并成立全国首家增量配电网混合所有制供电企业。
成效:远景供电可靠率高达99.9995%,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2.5分钟。单一用户一次性受电工程投资节约率达80%,用电报装从59天压缩为10天。
5.蛇口实行“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
做法:前海蛇口片区首创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开发模式,以合作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实现了港、产、城联动,协同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
成效:该模式不仅推广至漳州、重庆、天津、青岛等地,更“走出去”拓展至白俄罗斯、吉布提、斯里兰卡等国。
6.CEPA框架下粤港澳商品、食品等通关便利化
做法:创新粤港澳关检合作监管模式,对供澳建材综合运用一次申报、分批出境,对珠澳小商品简化归类、汇总申报,对港澳产食品实行进口食品检验前置,对电动自行车、一次性卫生用品等进口产品实行第三方采信认可,对珠澳陆路口岸小客车机检检查结果参考互认等创新制度。
成效:横琴片区实行“一次申报、分批出境”后单批次货物通关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5分钟;珠澳陆路口岸小客车通关时间节约40%;横琴和南沙片区被抽查送检的进口食品从原7-11个工作日缩短到目前2-3小时内;横琴和前海蛇口片区对电动自行车、一次性卫生用品等进口产品实施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
7.原产地证智慧审签
做法: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基于签证数据搭建的智能审单数据库和基于风险评估制定的审单规则,建立原产地证智慧签证系统,对判定无风险的证书实行系统自动审核及电子签名。
成效:“智慧签证”系统审核证书的准确率可达99%以上;2017年,前海蛇口片区完成7种证书的智慧审签9041份,减免关税约1339万美元,相关证书审签效能提升80%;南沙片区共签发各类优惠原产地证书4819份,减免关税近1000万美元。
8.货物通关“线上海关”样板间
做法:深圳海关以“零障碍、零阻隔、零距离”为目标,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新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分类办理、后台协助、统一回复”工作模式;南沙海关通过互联网将通关业务事项迁至线上办理,已建成“易通关”平台、“关邮e通”、“穗关在线”移动端,覆盖五个领域227项业务。
成效:深圳海关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客协平台,及时发布海关政策、企管业务指引和温馨提示,2017年,通过客协企业服务平台收集并为企业提供340个诉求解决方案,向企业推送政策法规、通知提示60余项;通过改革,关区查验效率提高27%,通关验估作业时间缩减60%以上,80%的案件由系统快办,平均办理时间压缩三分之二,8大类92项海关业务实现在线办理。广州关区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分别较2016年全国海关进出口通关时间压缩49%、62%。“互联网+自主报关”报关单数约136万票,进口货物通关成本降幅最高为六成,出口货物通关成本降幅最高为八成。
9.粤港货物进出境快速通道
做法:创新实施“粤港跨境货栈”监管制度和“深港陆空联运”模式,打造粤港货物进出境快速通道。
成效:“粤港跨境货栈”物流转运时间比传统操作快3-7工作日,为加贸企业节省多达70%以上成本。“深港陆空联运”可为企业节省1/3物流成本,节约1/4物流时间。
10.跨境电商B2B交易结算一体化解决方案
做法:前海蛇口、南沙片区打造全新的跨境电商B2B交易结算产品,解决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面临的订单批量小、品种多、频次高的问题。
成效:2016、2017年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商出口货值分别为1.77亿、3.74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38%、112%。
11.粤港澳游艇“自由行”
做法:率先实施“定点停靠,就近联检”新型便利通关模式,简化了港澳游艇出入境通关手续。
成效:2017年7月24日,南沙实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首航。横琴长隆游艇码头基础设施也基本建成。2017年12月17日,深圳湾游艇会注册船东共有3艘游艇前往香港,分别是“正义号”、“华盛1号”和“万德隆号”;由香港首航深圳的两艘游艇为“奥德莱(Audrey)号”和“爱丽丝号”,标志着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全面达成。
12.打造“全球中心仓”
做法:在“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基础上构建“一区多功能,一仓多形态”模式,使原来需要存储于多个地区、多个仓库的多种物流及贸易形态可以在自贸区内的一个中心仓内一站式完成。货物可非报关入区,区内货物可以在不同账册间“结转”。
成效:前海蛇口片区一家企业通过将900万欧元的保税货物由保税账册转电商账册,共节约费用约100万人民币,节约时间20余天。
13.CEPA框架下率先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
做法:汇丰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业,港资合并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成效:加上已开业的广证恒生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前海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恒生前海基金管理公司、大西洋银行横琴分行,CEPA框架下对港澳金融业开放政策在广东全面落地。
14全国首创央地合作私募基金信息监管服务平台
做法:深圳证监局和前海管理局共建深圳私募基金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监管+自律+服务”模式,利用机器学习加入监管经验,破解私募基金“多、杂、乱”监管难题,实现风险及时预警。
成效:2017年4月上线以来,累计接收报送私募基金管理人1974家,私募基金产品6660个(管理规模10962.99亿元),累计报送投资者67704户次。共发现103家疑似异常机构,累计开展80多次核查工作,其中5家违法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立案。
15.全国首创全线上、自助式、小额循环贷款产品“微粒贷”
做法:针对小微企业、大众客户贷不到、不及时、不方便的贷款痛点,微众银行开创性地将消费金融与社交大数据相结合,推出标准化手机移动端自助式、小额信用、循环使用贷款产品“微粒贷”。
成效:2015年5月推出以来,成功开通客户已达1302万,已借款客户达357万,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7座城市;累计发放1423亿元,贷款余额已达422亿元,贷款不良率仅为0.28%;联贷平台上线投产合作机构25家,已实现发放微粒贷870亿元,有效支持了221万大众客户的紧急融资需求。
16.全国唯一设在总行之外的总行级CIPS清算中心
做法:农业银行作为CIPS系统的架构设计参与者和直参行,将总行CIPS清算中心设立在前海分行。
成效:落地运营以来,清算跨境人民币往来业务共计6.5万余笔,金额总计7300余亿元,日均清算250笔,金额30亿元。
17.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项目
做法: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获批不良资产跨境业务的金融资产交易所,试点开展跨境债权转让业务,2016年完成全国首单依托交易平台实现的不良资产跨境转让项目,交易金额2340万美元。
成效:不良资产跨境转让业务进一步缓解境内各类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盘活信贷存量,释放金融风险
18.试点QFGP、QFLP和QDIE跨境业务
做法:在全国先行先试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合格境外一般合伙人(QFGP)和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等跨境业务试点。
成效:这些跨境金融创新业务吸引国内外资本支持自贸区实体经济发展,QFGP、QFLP和QDIE制度下的企业和产品自设立以来均运行稳定,投资人反映良好,资管净值稳步升高。